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光临bet365体育在线开户
 
  公开办文件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链接专栏 >> 政府部门 >> 区委区府办 >> 其它公开
赴江苏省考察农村综合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3-11-15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江苏省是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试验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省内各地分别选取不同类型、条件的市、镇,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土地征使制度、促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改革和创新试验,在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土地整理集约节约利用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

   (一)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社区建设。南京市江宁区、如皋市、海门市三地把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农业优势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农村生态风貌保存良好、政策扶持有力、示范带动作用强为标准,将生态农业与美丽乡村、村民就业创业与休闲旅游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新型社区建设活动,培育了一批美丽乡村、宜居社区示范点。

1.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南京市江宁区,除了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外,还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产业基础较好、旅游资源较为特色、农民创业热情较高、带动作用较强的5条村,作为重点打造的“五朵金花”农家乐生态休闲农业示范村,即横溪“石塘人家”、谷里“世凹桃源”、“朱门农家”、“汤山七坊”和“东山香樟园”。一是做好规划。聘请高水平策划公司,精心规划设计,穿衣戴帽,功能分区。二是财政补贴。一次性每村补助500万元,带动各级和社会资金投入。截至目前,“五朵金花”建设共投入3.47亿元,其中区级财政奖补达2100万元,区级部门帮扶资金到位590万元,五个街道投入超过2亿元,五个社区投入约4260万元,另外“休闲中前”凭借百亩香樟园还吸引民间资本5700万元。三是整治村庄。重点抓好“五朵金花”垃圾收运体系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建立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理等长效管理制度,将城市社区管理办法向“五朵金花”延伸,巩固村庄整治成果。四是结合旅游。编制《江宁区乡村旅游区(点)规划建设指引》,挖掘“五朵金花”内涵,根据自身特色设计旅游线路和产品。其中:“世凹桃源”紧邻牛首山弘觉寺,以宗教文化品质游为特色;“石塘人家”依托石塘竹海的秀美风景,以山居静心享乐游为特色;“汤山七坊”立足“七坊”传统民间工艺,以农耕文化观赏游为特色;“朱门农家”发挥直山云水生态景观优势,以淳朴田园风情游为特色;“休闲中前”凭借百亩香樟园独特景观,以绿色家园欢乐游为特色。去年,江宁区“五朵金花”被国家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评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五朵金花”整体开业一年多时间,共吸引各类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收入1800万元,整体品牌已经一炮打响,成为南京市民近郊一日游的首选景区。

2.如皋市新型社区建设经验。如皋市以推进村庄土地整理和农保区拆旧复垦为突破口,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进镇居住,促进“三化”深度融合。一是科学规划。修编完善村庄各类规划,做到新型社区建设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土地整理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规划。至2012年底,如皋市332个村(居),规划的493个农民集居区,已开工建设452个点,涉及15.46万户,已入住近10万户。同时,围绕“户均建筑占地控制0.15亩左右,最多不超过0.2亩;户均用地控制在0.3亩左右,最多不超过0.4亩”的总体要求,强化科学规划和房型设计,不断增强新型社区吸引力。二是尊重民意。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不“刮风”(不要求所有农户立即都要进集居区)、不搞“大拆大建”、不“违背民意”(召开村民或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的“三不”原则。三是试点示范。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24个村作为新型社区建设示范村,由市领导挂钩联系,市级机关各挂钩帮扶单位共同参与,逐步形成村庄土地整理移居型、农民进城进镇居住型、历史风貌保护型等十种风格的新型社区。四是逐步完善。落实城乡一体化户籍、社会福利等制度,对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落实失地保障等政策,解决后顾之忧。不断完善新型社区布局,新型社区建设由原来每村规划13个点向1个重点社区推进转变;由发展低层联排住宅,向多层和小高层住宅建设转变;由小规模集居建设,向样板、优秀小区转变。五是强化配套。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要求,社区服务均有便民服务驻点、便民生活设施进驻,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目前,如皋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面积超400的有255个,其中超600的有125个,超3000的有10个。

(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海门市在2009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后,选择2个管理基础比较好、以纯农业为主、村“两委”坚强有力的镇作为第一轮“先行先试”试点登记工作;第二轮试点登记是28个行政村,现已进入扫尾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测量、公示、录入、颁证等工作需要的经费,约50/亩,户均150元。2013年,海门市财政安排500万元,对完成登记试点工作的行政村给予每村10万元奖励。海门市通过“摸石头过河”循序渐进,打造“一个平台”,建立“六步走” 操作规程,完成“四个界定”和形成“三个一”登记模式。

“一个平台”:研发了一套适合海门实际的登记软件。以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发登记软件具备三个自动功能,即农业部制式的登记表样格式化并自动生成、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能自动导入登记软件、公安户籍电子资料能自动导入并生成土地承包共有人信息,为登记工作高标准、高效率开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六步走”登记工作流程:一是宣传发动,业务培训,让登记人员掌握政策法规,吃透登记要领。二是踏田核实,绘制图籍,以二轮承包清册为依据,现场核对,现场绘制草图,反复审核并生成电子图。三是图表公示,查漏纠错,对图表存在差错的农户,通过“错漏田块核实表”,由工作组核实纠正后,进行公示再登记。四是申请登记,上门服务,由工作组带机下乡,对农户提供的土地承包信息资料、户籍信息资料等,现场复印存档,农户登记申请书和登记表经核对无误后现场登记。五是农户资料,张榜公示,如发现差错及时处理。六是登记资料,归档留存,申请登记资料按档案管理要求归档保存备查,并建立完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电子档案。“四个界定”: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共有人界定,承包土地区域位置、承包地长宽、面积四址界定,基本农田、一般农田和非农建设用地的界定。“三个一”登记模式:摸索形成了初具海门特色的登记模式。“一组一图”即一个村民组一张与国土“二调”成果接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地籍图集,“一组一簿”即一个村民组一本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一户一档”即一个农户一套土地承包基础信息资料档案。

  (三)探索推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近年来,如皋、海门两市围绕集约整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抓住江苏省成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机遇,大力开展村庄土地整理和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如皋市,2006年被江苏省国土厅列入全省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在2008年江苏省国土厅启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后,共实施复垦并经验收形成农用地15534亩,其中耕地14693亩;已报批使用农用地12480亩,其中耕地11886亩,形成挂钩建设用地指标9252亩。如皋市对挂钩指标的使用分配,采用自级与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后的挂钩指标,按省验收面积由市财政补助各镇2.8万元/亩。产生的挂钩指标主功能区全额留用,各镇的60%可用于自身安置区和建新区建设,剩余的40%由全市统筹、调剂,用于全市中心城区、重大项目建设;被统筹的40%部分,由市财政另补助所属镇3万元/亩。各镇使用自己计划指标不支付额外费用,使用市统筹部分需缴纳4万元/亩的指标费。

如皋市具体以“改革土地征使用制度、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作为主题,通过“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三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以及建立四位一体搬迁机制(高标准搬迁补偿、超前建设安置区、全方位组织培训就业、全覆盖推进社会保障),实行先安置后搬迁、先垦后用,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和城市化进程,实现了耕地资源、建设用地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需求与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集聚。具体内容是:“一主题”即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两整合”即整理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实现指标和空间两个异地整合;“三原则”即坚持耕地总量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的原则,坚持建设用地不增加、资源配置最优化的原则,坚持群众利益有保障、生活质量有提高的原则;“四机制”即形成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完善和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机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宅基地退出机制;“五目标”即民生得到明显改善,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耕地总量有所增加,生产条件大幅提升,农村土地产权明确。

如皋市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封闭运行、大胆探索,着力构建平等开放、城乡一体的土地政策体系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了两种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

1.城北街道模式。投入9.3亿元对“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区进行搬迁安置、复垦、整理,共搬迁农户2266户,增加建设用地2680亩,其中耕地2520亩。一是保障农民收益。农民在土地权属不变的情况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每年保底分红800/亩。土地挂钩指标收益、建设用地土地补偿收益,每人每年分红500元。二是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搬迁安置。建设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完善的多层建筑,节约建设用地,支持二、三产业发展。搬迁户缴交建设成本价,就可置换得到等同原宅基地面积的2套房,一套自住、一套用于出租增加收入,8000/年。

2.长江镇模式。以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为抓手,实行“搬迁安置、免费培训、引导就业、社会保障”四位一体政策,解决用地瓶颈问题,走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互动并进之路。一是镇政府征收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通过开展“万顷良田”为核心的大规模土地整理,为工业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先后引入投资1亿元、占地15000亩的禾盛现代农业项目,投资150亿的熔盛重工等工业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置换住房。实施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搬迁户支付成本价,即可置换等同原宅基地面积的3套住房,一套自住、一套出售,一套用于出租,增加收入1000多元/月。三是安排就业和购买社保。将搬迁户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即失即保。在此基础上,推进三个接轨:即失地保障三年内同城镇职工保障接轨,医疗保障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接轨,最低生活保障同城镇基保接轨,让农民真正变为市民。对失地农民提供两次免费培训,优先提供就业机会给搬迁户。

(四)建设农民创业基地。南京市江宁区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实行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以建设农民创业基地为平台,重点扶持初始创业、非农创业和集聚创业,建成了创业基地8个,扶持创业农户288户,20127月,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5个农民创业基地通过市农民创业联席会议认定,将持续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更多农民走上创业致富之路。“五朵金花” 创业基地扶持164户农民初始创业,预计创业农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652人、人均增收2.5万元,创业成效较为明显。一是加强技能培训。将培训纳入创业奖补范围,鼓励并联合街道、创业基地开办农民创业培训,目前5个创业基地已完成培训8场、参加人员980余人次,帮助餐饮农家乐创业户户均推出12道特色菜肴。二是组团结对帮扶。组建五个结对帮扶小组,每组由8家区级机关部门组团定点帮扶一个创业基地。倡导“三帮一促”帮助农民致富,“三帮一促”即:一家区级帮扶单位、一名街道领导干部、一名社区党员共同帮助一家农户经营农家乐,实现农户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共同致富的目标。三是提供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对创业农民的服务和管理,帮助农户免费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公共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一系列经营许可证件,提升经营户的规范水平;主动加强经营管理,对餐饮烟酒等原材料的进货渠道、价格、品质等实行跟踪指导,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农户经营利益;提供政策倾斜助推农家乐发展,如:东山香樟园管委会为经营户提供为期一年的房屋租金折扣优惠,减轻了农户初始创业的资金压力,吸引了众多本地农民加盟;5个创业基地均为经营户提供免费保洁服务,建立垃圾收集转运的长效机制,营造整洁优美的创业环境。四是成立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营销、统一培训,有利于壮大规模,实现利益均沾、共同致富。“五朵金花”创业基地均成立了农家乐专业合作社、餐饮协会、农家乐党支部等组织,尽可能将所有创业户都纳入到各类组织中,构建独具特色的农家乐经营服务中心(村农家乐旅游公司)——农家乐合作社——农家乐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农家乐旅游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理顺管理体制,提升整体品牌质量;餐饮行业协会实行会员自愿加入制度,负责组织农家乐餐饮食品安全、厨艺技能交流等。

   (五)积极打造农业园区。如皋、海门市分别重点打造如皋禾盛现代农业园和海门官公岛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一是引入企业投资,高投入快推进。建设“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沟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良田,引种樱桃等新、奇、特品种,发展 “三高”农业。二是引入新理念经营,实现“农社对接”新模式。在上海等大城市开设多家融民农产品连锁超市、融民社区直销点,致力农产品的品牌化销售。三是引入新方式管理。以禾盛农业项目为平台,为近2005060岁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农业就业岗位,充分保障农民失地不失业。

二、启示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农村综合改革作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和倾斜。如皋市的农村综合改革,由市委主要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10名专业人员集中办公,专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出台了《关于推进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意见》、《关于提升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区耕地效益的意见》等11个文件。海门市安排500万元奖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二是因地制宜推进。选准切入点,先行先试,评估效果,有利就做。如皋市通过村庄土地整理,拆旧复垦,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城镇新型社区建设,加速城镇化进程;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发展二、三产业,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通过土地流转、税收奖励等,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他们有效地化解了用地瓶颈制约,促进了当地快速发展。

三是科学选点有序开展。为摸索经验,实现改革可控有序,江苏省在各地选取不同的市、各市选取12个镇、各镇选若干条村,分别承担改革试点,既积极进取,又谨慎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经验,确认效果后再推开。如海门市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如皋市探索“创新土地征使用制度、构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都是由小范围到大范围推进。

四是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规划。农村综合改革要取得促进农村建设发展的效果。江宁“五朵金花”在村庄布局、生态环境、建筑特色、村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科学设置,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村。村的管理体制机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三、建议

为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工作,我区根据《广东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起草了《新会区建设“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修改稿)》。对照先进地区农综改革经验做法,建议在如下几方面工作进行探索:

   (一)进一步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高建设用地效益。过去,我区在批而未用等存量建设用地上,采用异地置换办法,将这些存量用地指标置换到需要建设的项目用地上,解决了一些项目用地紧张矛盾。但是,如皋、海门两市力度更大,围绕集约整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后,形成了挂钩建设用地指标近万亩,既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又破解了地方用地瓶颈难题。由于我区村庄集中、面积大、整村搬迁难度大,因此,学习两地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建议对零散工业园区实施整体搬迁。据初步调查,我区有村级工业园45个,其中会城28个,大鳌4个,双水和司前各3个,大泽和睦洲各2个,圭峰、罗坑和三江各1个,开发区、银湖湾、古井、沙堆、崖门没有村级工业园。全区45个村级工业园占地8803.16亩,共有企业996(其中规上企业63家)2012年仅实现工业产值72.8亿元。如果把这近9000亩用地利用好,将搬迁后的村级园区进行整理并恢复为耕地,用地建设统一集中到镇级中心工业园区或墟镇中心使用,这将是一笔巨大资源。一是摸清分散园区(企业)情况。由经信局牵头,发改、国土、规划、住建、外经、农业等部门配合,各镇(街、区)支持,进一步摸清分散企业分布情况和具体生产情况。并由规划分局牵头,完善镇级中心工业园区规划,将搬迁过来的工业企业通过引导建设多层厂房后,剩余的建设指标调剂到墟镇建设小城镇。二是做好复垦规划。由国土分局牵头,农业、水务、环保等部门配合,对分散园区(企业)开展复垦规划工作。同时,在复垦过程中,要注意上层土壤的选择,保证复垦土地耕地安全问题。从现在开始,由区农业局牵头,先行做好两项工作:(1)保存好南湖开挖出来的优质泥土;(2)对今后新利用的农地表层泥土做好保存。通过保存好优质泥土,为今后村级工业区复垦提前做好准备。三是做好后备厂房调剂工作。搬迁工业企业,需要先为企业提供生产场所、保证企业正常生产才能推进该工作,由经信局牵头,各镇(街、区)配合,优先解决搬迁企业新厂房未建好前的生产场所问题。四是出台优惠政策。由经信部门牵头,制定促进分散园区企业搬迁的扶持措施,以优惠条件促进企业搬迁进程。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影响深远的体制变革,对提高农村市场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此项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事关广大群众和村集体的根本利益,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现还权赋能,让农民享有同证同酬同等待遇的关键和基础。海门、如皋等地全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特别是海门市已开展两轮登记工作,基本完成了30条村的登记工作。

我区正在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率达80%,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98%,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率达96%。土地所有权登记已具备了较好基础。

为推动具新会特色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确权登记颁证。第一,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依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按照集体成员按份共有、集体决策原则,探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成员共同管理集体所有土地的体制机制。开展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产权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农民宅基地及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处置权利。第二,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特色产业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化管理,结合“一村一镇一图”工作,对农户承包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水域滩涂)进行全面核查,以“确股”或“确地”方式确权到户,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特别要探索开展新会柑特色产业园区的资产运营办法,明晰新会柑产业园区产权的物权性质,对园区的种植面积、产量、收益进行登记造册、分析评估、确权颁证。农村只有明确农民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等物权关系,才能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流动,使物权人的物效用最大化,为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奠定基础,促进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二是构建三大平台。第一,建立区、镇、村三级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提供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等服务,业务范围涵盖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等的流通交易。第二,建立农村金融融资平台。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管理确权后开展质押、融资业务,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及收益作担保,由银行设置不同额度的小额贷款,免抵押支持农民进行创业或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第三,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监管平台和农村财务监管平台。做到“家底”清楚、产权明晰,监督到位、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保值增值,打造具有新会特色的农村“三资”管理模式。

(三)进一步探索全民创业工作,提高农村创业热情。江宁区在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方面,探索了不少有益经验和好做法。结合我区准备出台的全民创业方案,建议在会城选择两条试点村推全民创业工作。建议由人社局牵头,经信、发改、住建、财政、农业、林业、金融、民政、科技、国土、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配合,在会城街道选取奇榜村、东甲村为全民创业试点村,具体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创业项目库。由经信局牵头,根据试点村实际情况,建立试点村创业项目库,指导试点村的村民选择适合自身创业的项目。二是建立试点村企业家库。由会城街道负责,摸清试点村现有创业村民、计划创业村民、意愿创业村民等情况,掌握各类创业村民的资产、抵押物以及创业方向等情况,做好分类指导创业工作。三是建立试点村资产资源库。由会城街道负责,指导试点村排查好可用作村民创业的抵押资产情况,分门别类做好登记。四是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由区金融局牵头,争取相关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在试点村开展融资抵押物探索,如探索农村股权抵押担保、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林权抵押担保、农房和宅基地抵押担保等,解决村民创业资金难题。由区金融局和会城街道做好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沟通工作,争取在试点村开展相关工作。相关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农村住房抵押时应简化手续,方便创业村民,出现不良贷款时采取多渠道救济措施,不能追溯相关登记机构的登记责任。

(四)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我区已出台了《新会区小城镇扩容提质建设方案》,提出2013年目标是,全区小城镇扩容提质建设计划建设工程71项,投资总额24.82亿元,建设面积143.26,其中“六个有”项目52个;到2016年,全区建制镇墟镇规划面积扩大一倍,新增建设面积500以上。推进这一工作,除了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外,还应推进如下工作:一是推进幸福新农村和名村示范村建设。深入推进“五改、六有、七提高”幸福新农村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与此同时,学习江宁区打造“五朵金花”的经验,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自然生态条件优势的村,聘请策划公司高标准规划设计,打造成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和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推动整村管理体制转型升级。二是设立土地储备基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的土地增值收益,扣除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后,全部归入土地储备基金管理,用作土地收储、土地招拍挂、融资,确保基金全额用于试点镇的城镇化建设和为失地农民购买养老、医疗保险。三是转移农村人口进城落户。全面落实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按照人均1400元的标准补助45周岁以下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推荐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落实入城农民享受城镇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有条件落户城镇的农民,实行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四是制度保障。实现人的城镇化,彻底消除“城与乡的边界”,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城乡管理体制,城乡同享受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升幸福指数。

(五)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如皋、海门等地打造了多个现代农业园区,既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区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今后应学习这些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我区实际,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名优品牌和申报广东省名牌(著名商标)、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共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的新型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家庭农场申领营业执照。引导家庭农场建立合作农场(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二是高起点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以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高科技引领、高效益产出、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商品基地、专业镇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构建多元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引导有条件的镇建设农业综合服务一条街,开展农资配送、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农机作业、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党务公开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邮编: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