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欢迎光临bet365体育在线开户
 
  公开办文件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公开链接专栏 >> 政府部门 >> 档案局 >> 其它公开
资政专刊(第27期)
发布时间:2017-03-28
【政坛要闻回放】
区领导主要政务活动

201611月-20171月)

11

1日,区领导梁明建出席在区老干部大学举行的广东省老年大学协会西部片区县(区)老年大学经验交流活动。

1日,区领导罗时勇出席区纪委工作会议并讲话。

4日,区领导文彦、黄淑质,区创文责任单位主管领导,各镇(街、区)镇长(主任)以及宣传委员参加2016年区创文指挥部工作会议。

4日,区领导文彦、黄淑质出席区参加江门市第八届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

4日,文彦、刘建民、梁明建、黄淑质、罗时勇、黄伟民、张华景等区四套班子成员参加区委常委扩大会议。  

4日,区领导文彦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察看城区多家废品回收店,并召开座谈会,要求各部门加强联动,精准整治废品回收行业。

5日,区领导黄淑质出席在梁启超故居举办的2016年新会区“学启超家教·传优良家风”图片展暨十大“最美家庭”颁奖仪式。

7日,区领导谢惠雯出席2016年新会区第五届“李锦记杯”高中(中职)生辩论赛决赛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8日,区领导林社攸主持召开区政协十四届二十六次常委会会议,区领导文彦、梁明建、陈社胜、刘建新、李炳鸿、钟景贤、邓佩兰等出席会议。

8日,区领导文彦、刘建民、张莲友、邹达明、钟景贤参加新当选区人大代表任前培训会议。

9日,区领导李福达出席以“消除火灾隐患,共建平安葵乡”为主题的区2016年“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文艺晚会。

11日,区领导黄淑质出席2017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

14日,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在龙泉酒店开幕,区领导魏志平、文彦、刘建民、梁明建、罗时勇、宋岩、张华景、黄锐楼、陈社胜、林炳焕、李炳鸿、钟景贤等出席会议。区领导林社攸作常委会工作报告,陈社胜作提案工作报告,邓佩兰主持会议。

14日,魏志平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区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区领导刘建民主持会议。预备会议后,魏志平主持召开主席团第一次会议。

15日,区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区人民会堂开幕。会议由区领导梁远球主持。区领导文彦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15日,区领导魏志平参加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圭峰会城代表团的讨论,与代表们一起聚焦社会民生热点,并一一回应代表们现场提出的问题与建议。

15日,区领导文彦参加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港澳政协委员组的座谈会。

16日,区领导文彦参加区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双水代表团的讨论,鼓励双水镇要把握好发展大格局,建设美丽双水。

16日,区领导黄淑质一行到长隆古典家具城,拜访荣获“第四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巢宝先生。

17日,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梁远球当选为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彦当选为区人民政府区长,张莲友、钟景贤、吴捷雄、陈华操、李俊杰当选为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聂加伟、黄锐楼、郑祖材、谢清、李福达、梁凤琼当选为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17日,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举行选举大会,林社攸当选第十五届区政协主席,邹达明、谢惠雯、邓佩兰、黄寿根、陈维盛当选副主席。区领导魏志平、文彦、刘建民、梁明建、罗时勇、宋岩、张华景、黄锐楼等到会祝贺。

18日,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梁远球,副主任张莲友、钟景贤、吴捷雄、陈华操、李俊杰,22名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区人民政府区长文彦,副区长聂加伟、黄锐楼、郑祖材、谢清、李福达、梁凤琼等在人民会堂主席台上进行宪法宣誓。区领导魏志平主持宣誓仪式并监誓。

18日,区领导聂加伟率领参加“两会”的双水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视察双水拆船钢铁板块工业,研究贯彻“两会”精神,努力打造“产业强镇”。

21日,区宣传文化系统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区领导黄淑质作专题辅导报告。

22日,区领导梁凤琼陪同国家督导评估认定专家组对区进行“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创建实地核查,并在评估认定汇报会上代表区作挂牌督导创新区自评报告。

25日,魏志平、文彦、梁远球、林社攸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区)党政领导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区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专题传达学习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研究区的贯彻落实意见。

25日,区领导黄淑质到北门体育场现场了解第四届中国侨都(江门)健走马拉松大赛新会赛场圭峰赛区的准备工作情况。

25日,区领导梁凤琼参加罗坑镇、崖门镇、沙堆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总结会。

26日,区领导文彦、黄淑质、张莲友、李福达、周传艳、邓佩兰等参加“创文,江门五邑不停步”——第四届中国侨都健走马拉松大赛新会赛场活动。

26日,市、区领导易中强、文彦、黄锐楼等参加在古兜温泉小镇举行的“2016中国最美村镇”颁奖典礼暨县市长论坛。

27日,区领导文彦、聂加伟、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各镇(街、区)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关企业负责人在新会分会场参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28日,魏志平、文彦、梁远球、梁明建等区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会分会场收听收看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广东省工作动员会电视电话会议。

29日,区领导文彦和江门市科技局局长谢少谋在2016年区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向获得金奖的企业颁奖。

29日,区领导梁明建、宋岩、梁凤琼等参加区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学校活动总结大会。

29日,区领导梁明建、李福达率队到大泽镇调研,了解该镇综治信访维稳暨网格化试点工作及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情况。

29日,区领导梁凤琼出席全区初中教学质量建设工作推进会。

30日,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和纪(工)委书记,区及上级驻区有关单位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在新会分会场参加2016年江门市领导干部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班学习。

30日,区领导魏志平、文彦、聂加伟、张华景、郑祖材、李福达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行到江门大道新会段施工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工作。

12

1日,区领导魏志平、文彦、黄伟民、聂加伟、陆锦健、陈华操、黄锐楼、黄寿根等出席全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动员会。

1日,市、区领导宋波、吴捷雄、郑祖材陪同江门市的省人大代表到区就“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视察。

1日,区领导梁凤琼率领安监、住建等部门负责人前往区养老中心和新会实验中学,对在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1日,区领导谢清率区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人员到古兜渡假村,督查古兜温泉客运索道安全工作。

2日,区领导聂加伟出席区在双水亿利广场举行的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2日,区领导黄淑质出席第六届新会男子篮球业余联赛闭幕式。

3日,区领导黄淑质、张华景、李俊杰、黄锐楼、周传艳、黄寿根出席三江镇美丽乡村游之首届“天之源”玉米文化节开幕式暨“寻找最美三江”摄影大赛启动仪式。

34日,区领导文彦、黄锐楼、周传艳、黄寿根陪同国家林业湿地公园考察组,先后到小鸟天堂湿地公园、金牛头水闸、思成湖公园葵林湿地进行实地考察。

4日,区领导梁凤琼出席在新会体育中心举行的20162017珠超室内五人制足球联赛开幕仪式。

4日,区领导张莲友、钟景贤、梁凤琼等出席标准表针慈善基金向大鳌镇卫生院捐赠救护车仪式。

6日,区领导李福达率队到崖门、罗坑检查消防交通管理工作。

7日,区领导文彦主持召开新一届区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专门审议《江门市新会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方案》等4个议题。

8日,区领导周传艳出席在古兜温泉小镇举行的第十一届广东(江门)国际温泉旅游节暨古兜温泉小镇创建与发展论坛开幕式。

8日,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市、区领导邓伟根、魏志平、蓝华、文彦、梁远球分别在新会代表团分组讨论中作发言。

11日,区领导文彦、聂加伟等到场观看新会农商银行在新会体育馆举办的成立五周年庆典暨职工文艺汇演晚会。

12日,区四套班子全体成员,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区直部门和上级驻区单位主要负责人,约130人参加区传达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会议由区领导文彦主持,区领导魏志平传达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邓伟根市长在新会代表团分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作全面的部署。

12日,市、区领导梁许赞、谢清一行到新会中科创新广场,调研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

13日,区领导张斌陪同市考核组对区2016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年度考核。

13日,区领导梁凤琼出席东方红中学省“十二五”课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平等中首席的发展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会。

13日,区领导文彦及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新会分会场收听收看全国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14日,区领导黄淑质陪同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一行到新会广播电视台,以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现状与发展为题召开调研会议。

14日,魏志平、文彦、宋岩、陆锦健、谢清等区领导,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代表、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区优秀企业代表等出席区人民政府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

15日,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任命23名区政府部门组成人员、9名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会议由区领导梁远球主持,区领导张莲友、钟景贤、吴捷雄、陈华操、李俊杰等参加会议。魏志平、文彦、聂加伟等区领导列席会议。

15日,区领导宋岩参加区“人才新政”申报启动日活动。

16日,区领导梁明建出席新会企业家学院EMBA研修班第三期结业暨新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研修班开学典礼。

18日,区领导黄淑质、张莲友、梁凤琼、邓佩兰等参加在新会人民会堂举行的《诠释光影魅力,记录时代精彩》——新会摄影协会成立60周年颁奖晚会。

19日,区领导文彦、吴捷雄、黄锐楼以及有关部门及各镇街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部署推进全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19日,区领导罗时勇率队到双水镇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工作,逐户与扶贫对象进行对接。

20日,区领导宋岩、黄锐楼、周传艳等及相关单位成员参加区乡村旅游发展研讨会,并与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签署共建协议,为共同组建的“华南师范大学新会乡村旅游研究院”揭牌。

21日,区领导梁凤琼及区教育局负责人作客“民声热线”,围绕 “中小学教育”这个主题及引发的热点问题与市民展开交流。

21日,区领导梁凤琼出席会城潭冲小学无限极“童梦阅读空间”竣工仪式。

22日,区领导宋岩出席区直机关2016年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

22日,区领导郑祖材、周传艳到罗坑调研该镇交通、旅游建设相关情况。

24日,区领导李福达参与江门市政府、市消防局联合区消防、公安、安监、文广新等职能部门开展的联合消防检查。

26日,区领导文彦、梁凤琼率区民政、卫计、住建等多个部门单位负责人实地调研区养老中心建设项目。

27日,区领导魏志平主持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区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

28日,区领导黄伟民率区委区府办、区农林局、城管局、环保局、会城街道办、会城城南村委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考察会城两河(会城河、紫水河)流域范围畜禽养殖场禁养区整治情况。

29日,区领导梁明建、黄伟民出席会城商会“享快乐,赢未来”2016年年会。

29日,区领导文彦、梁明建、吴捷雄、李福达、邹达明等出席区“六五”普法总结暨“七五”普法动员会议。

29日,区领导梁凤琼参加三江镇、睦洲镇、大鳌镇和司前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意见总结会。

29日,市、区领导梁许赞、张斌参加在区圭峰小学举行的江门市校园食品安全“三字经”征稿颁奖典礼暨宣传推广启动仪式。

30日,区领导黄淑质出席在新会人民会堂举行的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年好气派”——2017新会区新年音乐会。

30日,区领导梁凤琼、张斌带队,区卫计、食药监、工商、城管、农林、经商、公安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组成督查组,前往城区内各主要农贸市场和定点医院进行H7N9防控工作督导检查。

31日,区领导文彦率队检查圭峰山西入口森林防火通道工程。

31日,区领导林社攸、黄锐楼出席在古井霞路村敬堂赵公祠广场举行的第二届古井烧鹅文化节暨第一届甘蔗节开幕式。

1

3日,区领导聂加伟及相关普查人员前往双水镇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并到双水镇慰问精准扶贫对象。

4日,江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市、区领导邓伟根、魏志平参加新会代表团的分组审议,听取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8日,区领导文彦、梁凤琼,各镇(街、区)、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卫生院、医疗单位等负责人参加区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

8日,区领导黄淑质参加在新会美术馆举行的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等单位主办的“日月经天”——黄志伟师徒艺术作品展开幕式。

9日,区领导魏志平、聂加伟以及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新会分会场收听收看全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9日,区领导文彦、吴捷雄、梁凤琼、邓佩兰等出席全区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动员会暨“医联体”工作启动仪式。

9日,区领导魏志平、黄伟民、梁凤琼等参加“维达老地方”民和社区长者膳堂启用暨维达慈善基金会资助13家长者膳堂签约仪式。

9日,区领导文彦、梁远球、林社攸、聂加伟、吴捷雄、梁凤琼,区双拥共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驻区军警部队官兵等参加区拥军座谈会暨“双拥模范区”揭牌仪式。

9日,区领导黄锐楼陪同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胡建锋到新会陈皮村进行调研。

10日,魏志平、文彦、梁远球、林社攸等区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区美丽乡村建设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等组成评委团,对各镇(街)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考评。

10日,魏志平、文彦、梁远球、林社攸等区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及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区小城镇扩容提质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相关专家等组成评委团,对全区10个镇2016年的小城镇扩容提质建设工作进行考评。

10日,市、区领导赖燕芬、梁凤琼及市、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区奇榜家禽批发市场、集中屠宰场、区人民医院进行现场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10日,区领导魏志平、黄伟民率队到会城怡园敬老院、困难党员家中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10日,区领导梁明建、张莲友、张斌、陈维盛等到司前镇敬老院及困难党员、低保户、军烈属、伤残军人家中慰问。

10日,区领导宋岩、黄寿根到大泽耆乐中心看望老人。

11日,区领导罗时勇率队到睦洲镇敬老院慰问老人。

11日,区领导文彦、聂加伟、李福达及区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在新会分会场参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11日,区领导魏志平、梁明建、聂加伟、张晓潭、张华景、梁凤琼等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新会慰问团到江门军分区开展春节慰问活动。

11日,区领导周传艳及各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在实验小学举办的“为中国加分做文明游客”新会区“小手拉大手”文明旅游公益行动启动仪式。

12日,区领导张华景、李福达、谢惠雯到崖门镇开展新春慰问活动,分别慰问崖门镇五保户、烈属、困难党员和低保户。

13日,区领导文彦、李俊杰带队到会城、双水入户走访困难职工、困难党员、退伍军人及五保老人。

13日,区领导罗时勇、宋岩等出席区农村“两委”干部换届纪律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

13日,区领导聂加伟出席全区镇(街)农普领导工作会议,为推进全区农业普查攻坚战再作部署和动员。

13日,区领导黄淑质、张莲友、邓佩兰,以及全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参加区2016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13日,区领导林社攸、张晓潭、谢清到古井耆安院探望长者,送上敬老利是和糖饼等慰问品。

15日,区领导梁明建、李福达出席新会公安分局在名人广场举办的大型警民互动宣传日活动。

17日,区领导文彦、聂加伟、李福达出席区2016年度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暨2017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17日,区领导罗时勇走访睦洲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

17日,区领导文彦、梁明建等出席双水镇教育促进会第一次会议。

18日,区领导魏志平、聂加伟、张华景与有关单位负责人慰问新会消防大队、特困户等。

18日,区领导文彦、梁凤琼带队检查城区内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情况,要求各级要继续督促落实好“1110”制度,确保H7N9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18日,魏志平、文彦、梁远球、宋岩、邹达明等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以及区副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约180人出席离退休干部迎春茶话会。

18日,区领导文彦接受《江门日报》的新春访谈。

18日,区领导罗时勇出席区监察局第九批特邀监察员聘任仪式。

18日,区领导梁远球率队到沙堆梅阁村看望困难户黄小丰和困难党员蒋自强,向他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

18日,区领导黄淑质看望困难户高瑞平和困难党员曾丽素。

19日,区领导魏志平、梁明建、钟景贤、邓佩兰出席区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

19日,民政部副部长宫蒲光、副省长邓海光、省政府副秘书长刘洪、省民政厅厅长卓志强,市领导姚信敏、梁许赞等组成视察组,在区领导文彦、宋岩、梁凤琼的陪同下,到北门社区邑家园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视察民政工作。

19日,区领导魏志平、文彦、聂加伟、张华景、谢清、郑祖材,各企业代表、各镇(街)负责人等共60多人出席全区重点纳税企业座谈会。

19日,区领导黄锐楼、周传艳等出席区旅游协会换届大会。

19日,区领导张斌率区农林、城管、食药监、工商等多个部门的执法人员,对辖区内食品经营单位进行联合监督检查。

20日,区领导魏志平、黄伟民出席圭峰会城2016年工作总结暨2017年工作部署会议。

20日,区领导梁明建出席新会新生代青年企业家商会2017经济趋势论坛暨2016年会。

21日,区领导魏志平、黄伟民、邓佩兰等出席圭峰会城2016年工作总结会议。

22日,区领导文彦、李福达、郑祖材,区春运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等先后到新会汽车总站、新会城轨站和位于新会大道的春运执勤点进行检查。

22日,区领导黄锐楼及各镇(街)相关负责人参加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

23日,区领导黄淑质、张莲友、周传艳、邓佩兰等观看在新会人民会堂举行的“农商银行之夜——2017新会区迎春文艺晚会”。

23日,区领导梁凤琼带队到新会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中医院,慰问辛勤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24日,市领导邓伟根在区领导黄伟民陪同下,到会城同德社区和南兴社区,慰问困难老党员、群众。

24日,区领导文彦、周传艳带队骑车体验新会小鸟天堂榕林湿地公园潮人径。

25日,区领导文彦、梁远球、林社攸、黄伟民、聂加伟、张华景、郑祖材、李福达等率检查组,对城区超市、市场等食品安全以及节日气氛营造工作进行检查。

28日,区领导黄淑质、黄伟民、周传艳、邓佩兰等出席在圭峰山南入口广场举行的第十四届“圭峰之春”文化庙会开幕式。

28日,区领导黄淑质到“幸会文化,创意市集”——2017新会区迎春文艺活动现场,与市民一起游市集,共度新春佳节。

 

【资政论坛】
浅析中国香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国香道师  汪红泉

中国香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国香文化传承首先是需要对其历史不断深入的进行研究,并通过有识之士的挖掘、整理、保护基础之上,培养一大批专业人员对其传承。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广大民众对“美丽中国”的实现有强烈愿望。发展中国香文化对人们体验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有着十分重要助推作用。

一、中国香文化

1、中国香文化概念

中国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不同香气对人的作用及个人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

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香与各类文化艺术作品等等。

2、中国香文化历史

香的历史非常久远,可以追溯到殷商以至更为遥远的先夏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6000多年之前,人们已经用燃烧柴木与其它祭品的方法祭祀天地诸神。
  
中国的传统用香历史也可追溯至上古以至远古时期,从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陶熏炉等文物表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祖们已经开始使用香品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也有了“柴”字,指“手持燃木的祭礼”,堪为祭祀用香的形象注释。
  
现有的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如焚烧(艾蒿)、佩带(兰),还有煮汤(兰、蕙)、熬膏(兰膏),并以香料(郁金)入酒;古代用香有药用、祭祀庆典、薰衣、宴会、考场焚香案、用香木建筑等。秦汉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的许多香料也传入了中国。
  3、中国传统香文化发展史主要阶段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其发展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中国香文化历经千年风雨,留给民族与历史的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综合历史记载,其发展主要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香烟始升:萌发于先秦;博山炉暖:初成于秦汉;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巷陌飘香:鼎盛于宋元;香满红楼:广行于明清。

4、宋代是香文化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

香文化经过汉魏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已是羽翼丰满、沉淀丰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连宋代的市井生活中也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香人”;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如香药脆梅、香药糖水(“浴佛水”)、香糖果子、香药木瓜等等。这也是香文化的发展已进入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

在描绘汴梁风貌的《清明上河图》中,有多处描绘了与香有关的景象,其中即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字样(盖指“刘家上等沉香、檀香、乳香”,拣香指上品乳香)。甚至在当时对职业篆香制作的“香人”,也有统一服装的规定。《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梁(开封),“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行业着装各有规矩,香铺里的 “香人”则是“顶帽披背”(《卷5·民俗》)。“日供打香印者,则管定铺席人家牌额,时节即印施佛像等。” 还有人“供香饼子、炭团。”(《卷3·诸色杂卖》)。“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卷2·宣德楼前省府宫宇》)。《武林旧事》记载:南宋杭州,“(酒楼)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到宋代香事活动已广行于民间,看到香文化的普及与繁盛。

5、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走过了兴衰千年的历程。从满足人们本性喜好所需开始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整体生活中。一炉清香颐养心灵、陶冶性情,芬芳之气使人心情平静、舒畅,从而促进人体细胞及机能新陈代谢并充满活力,使人体机能的潜能更好地展发,达到性安命和。古代君子有四雅——斗香、品茗、插花、挂画,其中以对香品的熟练掌握为才艺之首。

中国文人多爱香,而且从古至今都是香文化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让人参之不尽、悟之深刻的内涵。文人用香大约至唐宋时期是非常普及的,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需以香熏、被需以香暖;公堂之上有香以烘托起庄严;松阁之下则以香示其儒雅;调弦抚琴、清香一炷可佐其心而导其韵;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除了熏烧的香,香药在文人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妙用,如:书中置(或熏烧)芸香草避虫,有了“书香”;以麝香、丁香等入墨,有了“香墨”;以沉香树皮作纸,有了“香纸”(蜜香纸、香纸皮);以龙脑、麝香入茶,有了“香茶”等等。文人们将自己对香品的喜爱写入诗中、写入各类学作品中,载入史册的不计其数。在一些繁荣的历史时期,人们对香品的描述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政局的拥戴,香品在无形中成为记载各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

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二、中国香文化的现状

1、近现代社会中国香文化的衰弱

首先,鸦片战争以后的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使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现代中国的国力衰弱和社会持续动荡使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开始广泛接受西方的现代文化思潮,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文化也不可避免深受影响,因为,香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需要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盛世”环境,品香用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奢侈品”,所以近现代社会的持续动荡,不仅极大的影响了香料贸易和制香行业的发展;也使人们失去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而持续衰弱。

其次,由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在19世纪后半期,欧洲就已出现了人工合成香料(即化学香精),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在实质上改变了现当代的制香工艺。大多数香客只是把烧香作为祭祀的仪式,既然不闻香,不品香,只是烧香、看香,也就自然忽视香的用料、配方与品质,而只关注香品外形的美观或香味的浓艳,其后果就是天然香料制香工艺的中断与香谱配方的散失,以至现在真正精通传统天然香料制香技术的人少之又少。今日人们对香之内在品质的忽视,以及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采用等因素,都使得制香的技术门槛大为降低,以至于现在的制香商家大大小小,星罗棋布,香品质量也参差不齐。货架上的香品名称越来越花哨,造型越来越丰富,包装越来越华美,而“金玉”之内却少有“香珍”。低劣者点燃后只有烧草的味道,抑或虽有浓郁的香味却俗不可耐。这些所谓的香,可以说是徒有香的形状而败坏香的美名。面对这些赝品,也难怪现在的人们不愿意品香赏香了。

2、中国香文化的复兴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的崛起、政治影响的扩大,近代以来被西方折断的中国文化自信力的翅膀重新舞动。在国富民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今天,中国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尊严与富足,与之俱来的却是纠结于当代人内心深处的压力、浮躁、空虚与迷失。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开始渴望一份淡定与从容。而香文化的精髓恰恰就是通过全身心的投入与感悟,在那种久违的仪式中让我们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体味其中的人生道理,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遐思。在提神醒脑、消除疲劳、保健身心的过程中,融入大自然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从而去除浮躁,净化心灵。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伴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中国香文化也必将焕发蓬勃的生机,在这个伟大的“中国梦”时代中,中国香文化一定会向全世界展露出“美丽中国”的千年神韵。

三、中国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中国香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

我国香文化经几千年的全面发展,至宋已是沉淀丰厚,使宋人研究香文化具备了应有的条件,加之当代香事繁盛,使研究者具有实证的机会和条件,多部香学专著在这一时期问世了。如丁谓《天香传》、沈立《(沈氏)香谱》、洪刍《(洪氏)香谱》、叶廷珪《名香谱》、颜博文《(颜氏)香史》、陈敬《陈氏香谱》等等,其作者不乏当代名士、高官或著名学者。如《天香传》作者丁谓,是太宗时进士,真宗宠臣,官至宰相,诗文亦为人称颂。《颜氏香史》作者颜博文也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官至著作佐郎。《名香谱》、《南番香录》作者叶廷珪曾任兵部侍郎等。还有苏轼、范成大等许多文人,虽无香学专书,但也对香和香药颇有研究,如苏轼在《苏文公本集》中有大量香药的记录、研究性文章。我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代代相传,且每有发展,记载于历代典籍,这些香学专著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为我们挖掘、整理和研究提供了保贵的历史资料。

要对中国香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就应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香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应该全方位入手,设立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如香文化的历史;香料的生产、炮制与配伍;香品的开发;香器(制香用的器物)与香具(用香时的工具)的制作与使用;香与宗教的关系;关于香的文化艺术作品等等。通过对中国香文化的不断挖掘、整理,尽可能还原香文化的历史,为中国香文化的保护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一批对中国香文化有研究有传承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传承弘扬中国香文化才会后继有人。

2、大力推动中国香文化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发展历史机遇已经成熟,首先是我国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运昌盛,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们(尤其是高端人士)的意识形态开始从追求物质向追求精神发展,从而具备实现香文化复兴的条件。其次,国家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契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的重要讲话给文化产业带来重要契机。再加上高端人群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强烈,商业精英、高端人群具有强烈的对缓解精神压力、保健养生、提升精神境界的需求,这一切在香文化体验中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尚精神文化需求。国家要重视对香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把香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科学推进香文化保护工作;要大力推进香文化保护传承方式创新,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香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香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民俗节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香文化保护宣传展示活动,增强全社会对香文化的认识,营造香文化人人共享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推进香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品牌存鉴】
新会之最(之十一)
全国首个乡镇集装箱生产企业

199288,在新会大鳌镇,一个集装箱项目破土动工,这就是全国首个乡镇集装箱企业——大捷集装箱有限公司生产项目的正式启动。当时,在全国整个集装箱制造行业中,大捷集装箱是唯一的一家镇办企业,还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企业投产后,年产值近1亿元,上交税利150多万元。这家企业的发展曾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最终通过大胆创新,进行体制改革,先后改制为大利集装箱有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简称“新会中集”)。改制使企业起死回生,逐步发展成明星企业,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之一。

此后十多年,新会中集在大鳌镇陆续衍生出新会集装箱钢管有限公司、新会中集集装箱木地板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公司、广东新会中集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20021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听取了新会中集的情况介绍,并在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上,把新会中集这种企业发展模式称之为“榕树效应”。

1992年,新会市委将有发展工业经验的张仲荣、余卓杰调到大鳌镇委任职。通过研究考察,发现该镇发展工业有两大优势:一是尽管路桥不便,陆运无优势,但有得天独厚的西江航运条件;二是可获银行贷款支持,筹资有优势。于是,决心积极寻找工业经济发展路子。

时任大鳌镇委副书记、镇长张仲荣回忆说:“当年我到香港坪洲码头考察,一排排的集装箱不但让我大开眼界,也给我带来了发展集装箱项目的灵感。我将想法拿到镇委班子会上研究,大家认为集装箱产业利润高,发展前景大。经了解,当时全国仅有青岛、常州等几个城市有集装箱企业,于是到常州等地考察,并通过旅港乡亲穿针引线,与香港远东立基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拍板上马集装箱项目。”

为加快集装箱项目上马,大鳌镇委镇府成立了攻关小组,兵分两路:一是由副书记卢东友负责主持基建工作,二是由张仲荣、余卓杰负责项目设备订购等对外事顶。199288日,项目基建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大鳌镇经济发展实业总公司与香港远东立基有限公司合作的大捷集装箱项目正式启动。

当时国内集装箱厂寥寥可数,设备订购并非易事。张仲荣回忆说,他们足足在全国各地奔波了三个多月,才订齐了所需设备。

199341,大捷集装箱项目顺利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91日试产一次成功。大捷拥有固定资产总投资1300万美元,全厂占地面积18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主厂房2万平方米,有两个生产车间、两条生产线,设计能力为年产国际标准集装箱2.5万只,拥有两台从韩国购买的现代集装箱专门设备,有工人和管理人员300多人(其中外地招聘技术人员27人)。

新会中集是一家明星企业。2000年,在全国500家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排第11位,在全国销售收入最大的1000家企业中排第70名。2012年,新会中集实现营业收入33亿元。2013年,尽管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新会中集仍实现产值24亿元,纳税2.69亿元。

20044月,中集集团投资900万美元建立特种箱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成为中集乃至中国集装箱产业在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特种运输装备供应商;2005年,中集又投资1900万美元,设立新会中集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直接为中集在北美的生产基地配套。2010年,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新会罐车基地举行开工庆典,该基地占地220亩,总投资1.53亿元,投产后年产各种罐车3000辆。

新会中集成立后,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更多外商的注意。1996年,住友商市株式会社、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朝阳贸易株式会社、亨美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新加入的投资方,新会中集成为一支集合香港、日本、印尼和大鳌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国部队”。后来,由于政策调整,大鳌镇政府将股份转让给中集,中集以税收的方式继续支持地方,自1998年至今,新会中集支撑起大鳌镇工业总产值的80%或以上,成为该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全市第一条回转窑高标号水泥生产线

江门市第一条回转窑高标号硅酸盐水泥生产线——新会市古井特种水泥厂高标号水泥生产线于1995年下半年投产。该生产线投资2000万元,年产高标号的525#Ⅰ型、Ⅱ型及625#硅酸盐水泥20万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高标号水泥产品广泛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港口、码头、管桩生产等工程建设及建筑构件。

 

全市第一条国内沿海集装箱水运航线

新会市港务局与中国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于200078日在新会港天马作业区开通全市首条国内沿海集装箱水上运输航线。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具有安全、快捷方便、高效低损耗等特点,在国际贸易运输中被广泛采用。江门五邑地区没有开辟国内集装箱水路运输业务之前,企业要将集装箱运往北方,大多采用运价较高的陆路运输。新会港天马作业区国内集装箱水运航线开通后,主要货源来自新会、江门、中山、开平等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从该港口发运的集装箱,一周内基本可抵达厦门、宁波、上海、日照、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营口、大连等沿海港口及周边城市,并实行对门运输,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全市首家民营旅行社

199976,经有关部门批准,江门五邑地区首家民营旅行社——新会市开心旅行社正式开业。开心旅行社是国营银洲城旅行社转制后,由民营国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新联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接管经营成立的。

 

【地情览趣】
新会旧话(之八)
会城街巷名的三次大变化

会城原来是个区域较小的县城,明清以来城区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其中有三次城市建设高潮,街巷名称也随之演变,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留下了历史发展的痕迹。

第一次大变化是会城筑城。唐代贞观十三年(639年)移冈州治至今会城,相传在黄云山下。会城在唐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年撤销冈州后一直为新会县治。但长期没有城墙。元代末以木栅为城墙,但不久就被攻破。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新筑土城,并在城墙外开挖护城河,六年后加固为砖石墙,有东南西北四门,成为一个有城墙围住的名副其实的“城”了。此时的城为圆形,规模很小,城南边的护城河主要包括今天的厂边街(旧为厂边涌,会城历史习惯将“涌”写作“冲”,以下同)和菱角埗(涌),今在城区中心的城南里,其时因在城的南面而得名。到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知县陶鲁将城区向南扩展,筑子城,又叫新城,东接马山,西跨象山,护城河是不久前覆盖为冈州大道的会城河。城的确立,对经济和城镇建设有较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大片土地纳入城内,城的规模当时算大,形成街巷较多,现很多地名仍可追溯。如由湖田改造成的十字街,又分为东隅街(今大新路西段)、南隅街、西隅街、北隅街(今朱紫路一段)。

第二次大变化是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这时,城墙不但失去了防御作用,反而限制了城内城外的发展,而且会城古城街道狭窄,不便通车。于是,1929年新会县成立了“拆城筑路委员会”,全面拆城墙,筑马路,修公路。新开辟或改造了南隅路、西隅路、大新路、朱紫路、仁寿路、东门路、五显涌路、菱东路、募兴路、河南路和高第街、华美街、东关街、浐湾街、西墩街等道路,增加了一批新路名,如知政路、仁寿路、民生路、菱东路、宜民涌路等;而新开马路拆掉一批房屋和小街巷,短街变长街,同时取消了一批地名,如东安街、菱角埗、鱼生栏、卖油巷、塞窦口、兴贤街、小富冲等。

第三次大变化是近三十多年。建国后城镇建设,小调整了一些街巷,但大的变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新会迎来了经济和城市建设新高潮,会城快速向外扩展,新小区楼宇如雨后春笋,大批新的路名、小区名涌现;而旧城区改造,一些旧地名却在慢慢地消失,街区名称发生重大变化。如覆盖会城河为冈州大道,原沿河两岸的几十个街巷名称悄然被抹去。

建国后将巷名冠以第一、第二的序数,规范了地名管理,但原名并未消失。“文革”期间很多地名被认为是“封资修”,改了个天翻地覆,如幸福路改为反修路,五显涌路改为创新路,严格来说,也是一次地名大变迁。但十年“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了原来地名。然而,或多或少还留有一些痕迹,如五显路小学“文革”时随路名改为创新学校,再后来成为创新中学。

地名有较高的文化含量。会城的每个街巷名称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一定的原由和含义,反映出一方的风土人情;地名的嬗变,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嬗变。通过地名溯源,可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留给人们美好的追忆,激发爱国爱乡之情。

 




 
版权所有: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党务公开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
邮编:       Email: